1.全面質量控制/全面質量管理(TQC/TQM)
全面質量控制(全面質量控制)是日本管理的經典之一。發(fā)展初期在流程上以質量控制為主,后來發(fā)展到包括所有管理級。目前國際上稱為全面質量管理(全面質量管理)。
從TQC/TQM改善活動的開展中,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日本獨特的改善方式。日本的TQC/TQM嚴格來說不應該算是質量控制的活動。隨著在企業(yè)各個領域的演進,TQC/TQM已經發(fā)展成為一種企業(yè)管理的策略,用來幫助企業(yè)實現(xiàn)管理,使企業(yè)更具競爭力和盈利能力。
在TQC/TQM中,Q代表質量,有它的優(yōu)先級,但它仍然包含其他目標——成本和交付時間。TQC/TQM中的t是“全面”的意思,包括組織中的每一個人,從最高層到中間的管理級、現(xiàn)場主管和現(xiàn)場操作人員,進一步延伸到供應商、經銷商和批發(fā)商。T也意味著最高管理部門的領導力和績效,這是TQC/TQM成功實施的關鍵。C 控制或process 控制。在TQC/TQM中,為了改進結果,必須識別關鍵過程,控制并持續(xù)改進。管理部門在TQC/TQM中的作用是制定計劃,檢查相應結果的進度。這是為了改進過程,而不是根據結果來批評過程不當。
在日本,TQC/TQM包括以下活動:政策制定、建立質量保障體系、標準化、教育培訓、成本管理和質量圈。
這是由大野耐一領導,由豐田汽車公司首先開發(fā)的?!凹皶r生產方式”的目的是剔除各種沒有附加值的動作,同時達成一個去蕪存菁的生產體系、以便更具彈性地去適應顧客訂單的需求變化。JIT生產方式基于以下概念:產距時間和周期時間,一個流,后拉式生產,自動化,U型單元式生產線,縮短換模時間。要實現(xiàn)理想的適時生產方式,必須持續(xù)實施一系列的改進活動,以消除該領域中沒有附加值的工作。JIT能迅速大幅度降低成本,使交貨日期準確,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。
在日本和海外,對全體員工實施生產安全的制造企業(yè)與日俱增。TQM強調整體管理性能和質量的提升,而TPM則側重于設備質量的提升。TPM是通過全面的預防性維護系統(tǒng)來延長設備的壽命,最大限度地提高設備的效率。
就像TQM覆蓋了公司的每一個人,TPM也覆蓋了工廠的每一個人。工廠環(huán)境維護的5S活動是現(xiàn)場的另一項主要活動,也可視為全員生產性維護的前奏。但是很多情況下,. 5s是和TPM分開實現(xiàn)的,而且效果顯著。
雖然“改善活動”的目的是進行改善,但如果每個從事改善的人都缺乏目標的引導,那么改善的效果將是有限的。管理部門要制定明確的改進目標來指導每一個員工,同時能夠正確的領導所有的改進活動,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。需要密切監(jiān)督和實施具有真正改進結果的活動。
首先,頂級管理部門必須制定一個長期政策,可以細分為一個中期政策和一個年度政策。頂層管理部門必須有一個政策制定的計劃,這個計劃會向下傳達到下一個管理樓層,直到到達現(xiàn)場。當指導方針向下傳播到下一級時,其指導方針、計劃和活動的清晰度也將增加。例如,一項政策規(guī)定:“為了保持競爭力,我們必須降低10%的成本。”也許網站會進一步制定更明確的活動政策。如:提高生產力度,降低庫存,針對不合格品改善生產線結構。
沒有目標的改進活動就像沒有目的地的旅行。當每個人都能努力實現(xiàn)目標時,改進才能產生最大的效果;管理部門的職責就是制定這個改進目標。
天行健咨詢精益改善師王老師:小集團活動也是“改善活動”的一部分。所謂“小集團活動”是指:在職場環(huán)境中,在公司內非正式地、自愿地組成的、執(zhí)行特定任務的團隊。小集團活動最常見的形式是品管圈,其目的不僅限于質量問題,還包括成本、安全、生產動力等問題。品管圈是面向團隊的改進活動,日本品管圈的活動與產品質量和2。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,日本的管理班在活動中起到了帶頭作用,實現(xiàn)了質量的提高。這些方法包括:建立質量保證體系,提供員工培訓,制定指導方針和政策,以及建立質量、成本和交付的跨部門組織體系。成功的品管圈活動表明,管理權威機構在支持這些活動中扮演了“隱藏的鏡子”的重要角色。
由于改進涉及到方式所采用的改進活動,我們首先要知道企業(yè)的改進活動哪一方面是最迫切需要改進的。這個問題的答案是:質量、成本和交付(QCD)改進活動。質量不僅指成品或服務的質量,也指完成這些產品或服務所必需的過程的質量。成本是指:設計、生產、銷售和服務。交付是指將所需數量的產品及時交付給客戶。當定義為QCD的三個條件都滿足時,客戶自然會滿意。QCD的改進活動是研究、開發(fā)、工程、生產、銷售和售后服務等部門之間的橋梁。因此,跨部門合作是必要的。同時,我們還應該與供應商和經銷商合作,審查我們公司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。
官網所發(fā)稿件、圖片、視頻均用于學習交流;文章來自網絡或者老師投稿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刪除!